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公益活动
甘肃科技报:守好心理防线 戴好“心灵口罩” ——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疫情防控期工作纪实
更新时间:2020-03-04 01:18:39  |  点击次数:2212次

本报记者 武文宣 栗金枝

 

新冠肺炎发生以来,在各种媒体的科普下,全国人民迅速了解到这场疫情危害的严重性,全员加入了这场疫情阻击战中。疫情持续期间各企业停工停产、各大高校禁止返校,群众居家易产生恐慌、焦虑等心理问题,一线医护人员在面对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时,同样会出现心理问题。

疫情发生以来,甘肃青年防疫志愿服务总队心理援助支队在共青团甘肃省委志愿者指导中心、甘肃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下展开了繁忙的工作。

 

临危受命,组建援助队伍

 

2020年1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发布了《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的通知》

疫情当前,莫兴邦顾不得正是大年初二的年节,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志愿服务队作为甘肃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直属服务队主动请缨,迅速组建队伍。并受命以学会志愿服务队为基础,组建甘肃青年防疫志愿服务总队心理援助支队,在疫情期间为全省提供心理援助服务。239名专业心理援助的专家学者团队,协调指导14个市州和86个县区分别成立了心理援助服务大队。随后,按团省委的整体安排,又抽调了30名志愿者驻守12355心理援助热线。

同时,在团中央和省总队要求下,20名专家学者组建了直属服务队应急支队心理援助组,完成了《直属应急支队工作职责及考核管理办法》,据了解,这支队伍将作为常备性应急力量长期存在,为群众们答疑解惑、排忧解难。

 

专业牵头,全力应对疫情

 

疫情当前,紧锣密鼓的工作让队员们一刻也不敢松懈。2月8日,为更好地了解、防治群众的心理问题,由本省专家学者编制的《甘肃省青年防疫志愿者总队心理建设问卷》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短短5天的网络调查,有1426人参与回复。服务队在研究、探讨以后,编制撰写《甘肃省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民众心理与行为情况调查及心理建设报告》,为相关部门研判疫情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了与恐慌、焦虑、害怕自我心理防护意识淡薄等群众心理问题作斗争,服务队又组织专家、加班加点,完成了《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南》、《抗疫心理援助热线的告知书》,进行科学普及、心理防控。由服务队管控的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网站、微信公众号、甘肃青年志愿者公众号等多个公众号每天为群众发布疫情相关知识,增强全民心理免疫力。

 

细心服务,戴好心灵口罩

 

组建队伍是刚需,开展活动是核心。为了向公众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保证不漏接一名患者,全省500多名心理援助志愿者,向外界公布了自己的联系方式。电话、微信、QQ等多项线上线下服务,服务队实现了24小时轮流值班。“一个月内,服务队接待了近2万人次的咨询,这次疫情中,我们能做的、要做的就是为群众戴好‘心灵口罩’。” 莫兴邦说。

“各大高校开展网课教授,我们也不能落伍。”2月12日、13日,甘肃青年防疫志愿服务总队心理援助支队队长莫兴邦、成员路华博士,分别通过Cctalk互动教育平台,为进行《疫情防控中普通人心理适应及自我调解》《疫情防控中志愿者的心理工作方法及心理调整》、《疫情期间社区一线防控人员的心理防护》等专业知识的讲解,取得了良好的疫情防控科普传播效果。“1200人同时在线,现场讲授、问答,更能及时解决群众心中困惑。” 网课结束后,路华博士说。

 

宣传引领,传播健康力量

 

服务队逐渐成为这场疫情信息员、观察员、战斗员、宣传员。高产的150多篇文章, 300多幅图片,被30多家中央和全国各地以及海内外媒体转载。在基层服务中,也涌现出何飞等多名优秀志愿者。兰州等14个市州服务支队的心理援助工作有序开展,期间重视新闻报道宣传,在心理层面上关爱民众,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不信谣、不传谣,对民众的心理抚慰起到了作用。

在做好心理援助服务的同时,服务队成员还在各地积极参与其他志愿者服务和相关协调工作,去往兰州市社区、街道、公安、交警、甘肃省人民等一线机构关心关爱医护人员,为基层志愿者并运送水果、乳制品、口罩、消毒物资等急需物品,积极贡献社会需要的每一份力量。

疫情不结束、服务不停止,而疫情结束后的心理援助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将持续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指导,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为‘阳光甘肃﹒全民健心’增光添彩。”莫兴邦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