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全民健心
用心理干预抚慰创伤的“心灵”——甘肃“一会一院”向灾区群众送健康
更新时间:2024-01-19 12:46:37  |  点击次数:5475次

用心理干预抚慰创伤的“心灵”

——甘肃“一会一院”向灾区群众送健康

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牛占虎

    冬日的暖阳照在大河家镇四堡子村受灾群众的安置点上,一排排过渡安置板房前,身穿甘肃省经济动员心理危机干预马甲的心理学老师、医护人员以及红马甲志愿者们忙碌地穿梭于人群之中,为受灾群众进行灾后心理干预疏导、义诊、发放米面粮油等生活物资,抚慰受灾群众的心理创伤。

   

    1月15日,由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兰州手足外科医院“一会一院”联合组织的志愿者团队再次来到临夏州积石山县受灾最严重的大河家镇各个安置点,向灾区群众送健康、送温暖、送爱心。

    这里的生活井然有序的进行着,马尔沙一家像往常一样,他盘腿坐在新置的床上,架着暖和的炉子,和妻子聊着家常,温馨从容……奔跑嬉戏的孩童,笑声荡了好远,好远。一抹鲜艳的党旗飘扬在白色的板房之间,格外夺目,那是心之所向,行之所及,更是胜利的曙光。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地动山摇间,一场6.2级地震猝然袭来。震后疮痍满目、一片狼藉,到现在的井然有序、希望腾升,八方驰援、物资汇聚,人们正在重建家园,一切都在向阳而生。

    1月16日,在受灾严重的大河家镇周家村一社二社安置点上驻村干部牟田福介绍,地震发生后自己一直在现场,从救灾、安置他都亲眼所见。他说,刚开始群众住帐篷,一个星期后大家都搬进了安置房,目前这里共安置受灾群众122户,群众情绪稳定。

    70岁的马先生和女儿住在安置房里。屋里暖暖的,火炉里闪着红红的火苗,女儿正在吃小火锅。马先生说,家里的房子住不成了,那几天天气特别冷,救援的人一天一夜就把安置房搭建好,我们就搬进来了,水、电、网都有,临时厕所也建好了,比较方便,困难是暂时的,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一定能渡过难关,齐心做好灾后重建,我们不能忘了恩人。

    住在安置房的马奶奶是五保户老人,今年67岁了,她说,地震时半夜三更的,真的吓坏了,在惊慌中村干部和邻居就互相叫喊,看有没有人被打下了,埋在塌了的房子里面,叫大家搬到外面来,第二天干部就送来了米面油和衣服被褥,现在搬到安置房就安全了,就等春暖花开再盖房子。

    安置区一位拿着围巾的老人连声说:谢谢!

    当天,在安置区现场志愿者团队将救援物资米面油、围巾、帽子等一一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这些物资虽然不能立刻解决所有问题,却温暖了受寒冬裹挟的受灾群众的心。

    兰州手足外科医院的医护人员现场为群众检查看病,大河家镇四堡子村六社村民吴建华腿疼好多年了,医生现场给他做了检查,送了药品,两人互相留电话,建议他方便了到兰州医院做详细检查。

    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的祁颖、杨京玉两位心理老师针对地震给群众带来的惊吓、恐慌、失眠等症状,从团体心理辅导,通过绘画缓解灾区群众心理震后焦虑情绪,为灾区群众进行如何避震知识讲座,一对一访谈等形式进行心理干预,帮助灾区群众学会面对困境时的自我调节方法,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鼓励灾区群众积极参与重建工作,通过劳动和互助,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希望和力量。

    郭明义爱心团队兰州分队、兰州市心连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也加入到了这次爱心公益活动中,郭明义爱心团队兰州分队爱心人士送来了帽子、围巾、手套等物品。兰州分队爱心人士郑海斌介绍,地震发生后他来这里送捐赠物资好几趟了,每次的心情都不一样,送来的物资数量虽然有限,也算是尽一点绵薄之力,给灾区群众的一点爱心。

    这次爱心活动中兰州手足外科医院捐赠食用油60桶,面粉60袋,大米60袋及500合膏药,500合跌打损伤药品;尚色帽业捐赠围巾160条,帽子180顶,乾昇瓷业捐赠手套500双。

    兰州手足外科医院院长、甘肃好人师富贵表示,地震发生的第二天我们医院就按照政府的统一安排组织医疗救援队来到灾区开展救援工作,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只是做了微不足道的一点事,只要能带来健康、带来一份安慰就是对灾区群众最大的帮助。

    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会长、甘肃(兰州)心理危机干预动员中心主任、甘肃省科协军民融合学会联合体秘书长莫兴邦从心理学专业角度做了详细介绍。他表示:震后的心理冲击和影响不容忽视,地震的突然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容易造成大家不适应而导致心理危机,如果不能得到及时适当的干预,就可能形成永久的心理创伤。震后人们一般都会出现恐惧心理、焦虑心理、抑郁心理、强迫心理、自责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问题。

    莫兴邦说,大灾大难面前人们都非常恐慌,灾后心理困扰表现情绪反应、躯体反应认知反应行为改变等,因此就要从心理危机干预原则、危机干预的目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心理应激干预过程入手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我们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抚慰受难的心灵。作为心理救助者,唯一可以做的是,走过去,握着对方的手,看着对方的眼睛,无言地陪伴。面对受难的乡亲,我们不是拯救者,只是共同的亲历者,是不愿意退缩的陪伴者。

    他建议关爱抗震救灾一线所有人员的心理疏导也是刻不容缓的工作。应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利用媒体的资源,向受灾民众宣传心理危机和精神健康知识,宣传应对灾难的有效方法,动员当地政府人员、援救人员、医务人员、乡镇、村社工作者或志愿者接受心理疏导专业培训,让他们保持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参与灾后心理重建工作

    一股股暖流暖遍全身,一份份真情情意绵长。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和帮助让灾区群众的这个冬天不再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