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家庭教育
兰州日报:缓解心理焦虑 专家给你支支招(上)
更新时间:2020-03-19 08:28:52  |  点击次数:2038次
漫画 韩征

    连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学生群体无法返校开课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尽可能地降低疫情对学业的影响,各级各类学校纷纷上起了网课,其中,初三、高三学生及其老师和家长因为面临中考和高考,或多或少都产生了焦虑情绪,严重影响学习效率和效果。

    为此,我们邀请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会长、兰州市心理健康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兰州文理学院教授王成德和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心理治疗师王超,从各自不同的研究方向,系统地解析中高考学生及其老师、家长的焦虑心理,并提出缓解症状的针对性建议。

    学生

    情绪变化影响学习效率

    刘同学是我市某高中高三学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无法返校上课的她已经在家上网课6周。对于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且不得不采取的网络授课模式,刘同学有话要说。

    “在学校上课,学生都是端坐着,能集中精力学习,但在家里学习,不能保证长时间端坐在书桌前,而是学着学着就躺在床上去了。比如我这会在上课,但我还能和别人聊天!”刘同学说,上网课时,因为缺少监督,老师在电脑那端上课,她可能在这一端玩耍,听课效果大打折扣。而且全凭自觉和自控力,她自觉和自控力都较差,所以经常躺在床上上课。

    “在学校时,还知道同学们之间的差距有多大。现在,你学没学,学了多少,只有自己心里知道,别人学了多少怎么学的你也不知道,而且没有诊断考试,自己心里没底,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刘同学来说,这段时间的心态从庆幸到烦躁,现在“已经快要崩溃了!”“刚开始,本来寒假只放10天假,一听老师说暂时不开学,就很开心,觉得还能再躺两天。可现在,已经在家里待一个多月了,都待傻了,就会比较烦躁。”

    此外,刘同学的“烦躁”还源于家庭矛盾。以前,高三学生只在学校专心学习,其他事情基本不用过多考虑,走读生每天放学后回家,寄宿生一周则只回家一次,而如今,每天都待在家里,难免就会出现各种事情,比如,家长总爱盯着刘同学学习,时间长了她就会比较烦躁,就会和家长吵架,如此,心情不好也不利于学习,学习效率低下。

    “在家宅着多舒服,不用赶时间挤公交,也不用吃小饭桌,都不想去学校了。”初三学生小张同学说,“可是,在家上网课还是没有学校学习氛围好。在学校里,大家学习你追我赶,老师也督促得严,学习效果更好一些。”小张同学已经宅在家里近两个月了,之前是疫情防控不让出门,现在天天要上网课,晚上还有很多的作业,也没有时间出门。学习之余,就是和同学在网上聊聊天或玩一会儿游戏,对于马上要来临的中考,小张同学说现在没有感觉,“可能开学后,大家学习变得更紧张了,那种氛围下可能才有考试来临的紧迫感。”

    记者采访中发现,疫情影响下,刘同学和张同学面临的心理问题,绝大多数初高三学生都有。

    教师

    紧张者多 担忧者多

    作为高三老师,这段时间的王女士既紧张又担忧。

    除了学科知识备课以外,王老师还需要学习网络直播教学的方法,直播比平时上课紧张,生怕没有讲好,为了达到好的效果,要录好几遍,“毕竟还有可能一些家长也在听讲”。

    王老师说:“随时在线答疑,许多学生会问问题,要一一解答。还有好多晚上问问题的,感觉从早忙到晚,比平时上课要忙,比较累。同时,担心有些学生自律性差,敷衍了事,返校开学后大脑被洗白白了。但从直播情况看,部分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还是比较强的,最担心产生明显的两极分化。”

    教师如何应对负性情绪

    自我对话,自我鼓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一种自言自语的特殊能力,不论是大声地或无声地自言自语,你都能利用这种能力训练自己克服艰难的挑战。因此,你可以这么告诉自己:“它可能不好玩,但我可以应付它。”“我很棒!”“我行!”“这会是一段很重要的经历。”“我不能让焦虑和恐惧占上风。”

    正向思维。不要只往坏处看,相信学生的潜能,即便他们有时会调皮捣蛋,也明白那是学生生命力旺盛的表现,要根据事实判定自己的担忧是否合理。多回忆在每一次遇到心理危机时你曾如何面对,重新肯定自己身为一个个体的能力。以合理的态度看待事情,尝试以更广阔的角度了解自己和学生,要有信心事情一定会好起来的。相信这一点,是对自己和学生最好的赋能。

    专家建议

    王成德 兰州市心理健康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兰州文理学院教授

    比拼的是对自身状态的调整能力

    首先,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很多人都会出现正常的心理应激反应,包括情绪、认知、身体、睡眠,甚至出现攻击行为。只要是有限时间、有限范围内,都是正常的。换个角度来看,这次疫情,是一次生动的生命教育课程,让每个人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疫情,是一场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让每个人学会相互支持,守望相助。面对疫情,我们需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需要学会管理不良情绪,需要审视人际交流方式,需要适应工作方式变化,需要甄别各类信息真假,需要接纳现实条件的正常反应。

    其次,对中高考学生而言,要尽快适应疫情带来的学习方式转变。这个时期,谁转变得早,谁转变得快,谁就会占据优势。抱怨、焦虑或者茫然、消极非但无济于事,还会让我们抱憾终身。我们知道,无论中考还是高考,选择的不仅是学习能力的佼佼者,也是身心素质的佼佼者。学习的状态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考试的心态直接影响考试的结果。现在,全国考生面对同样的事件,比拼的是我们对自身状态的调整能力。

    对中高考学生家长而言,不仅要做好疫情防控,做好复工复产,还要照顾自己备战的考生,其辛苦和压力也不言而喻。往年的此时,考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学生学习的监管责任由老师承担了。而疫情防控期间,每天和考生在一起,看着孩子的状态难免焦虑紧张,而这份焦虑紧张自觉不自觉会传递给孩子,甚至把它转化为愤怒,爆发给孩子,后果可想而知。因而,家长对考生需要静心,需要理解,需要鼓励。

    教师该怎样进行自我调整

    对教师而言,这次疫情也带来诸多考验。一个是来自线上教学的挑战,如何录课?如何直播?如何保障教学效果?如何遥控督促学生?如何协调家校工作?一个是来自教学方式的挑战,没有了线下的课堂氛围,缺少了学生的现场回应,老师会觉得心里不踏实。同时,还担心学生考不好,愧对学生和家长。因此,教师也面临心态的调适:我们需要接受现实,在现有条件下尽力做好教学保障。同时也需要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态平衡。

    这次疫情,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教育、对个人都是一次大考,对中高考学生、教师和家长,对其认知程度、情绪把控、时间管理、意志水平都是一把尺子。中高考,不仅考的是知识能力的实力,也是面对大考的心理状态,应对大考的身心素质。关键时刻,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都要科学认知,理性应对,正常作息,营造积极、健康、有力的教学氛围、学习氛围和家庭氛围。

    本版撰文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鹏伟